修谱、续谱、下载电子家谱书、自动生成印刷家谱书、家谱印刷、手机修谱更方便公众号搜索“千亿家谱”

孝之道

当代中华最感人的慈孝故事(人物)事迹介绍

浏览次数:4034     发布时间:2016-02-03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伦理学会 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中国宁波外轮代理有限公司 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

投票说明:

市民可登录腾讯网首届中华慈孝节之寻找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候选事迹展播(http://news.qq.com/zt/2009/cxgs/);

中华慈孝节网(http://www.zhcxj.com/);

东方热线之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http://www.cnool.net/);

江北新闻网(http://jbxww.cnnb.com.cn/)。

本次公示和投票的截止日期为10月8日,请市民按系统提示参与投票。

1. 30年如一日播孝心

曹翠花,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近湖镇人。说她平凡,因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说她伟大,因为她30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把一对孤儿兄妹抚养成人,直至大学毕业;她30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多病的长辈毫无怨言;17年内,她一共做了1856双布底鞋送给全县15个乡镇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双肩和双手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2. 爱润人间“傻子”情

曹伟,男,河南商丘人。他是127名贫困学生的“父亲”,更是200余名孤寡老人的“儿子”,每当他们缺少生活必需品了,他都会及时送到。接二连三做好事,让曹伟对发展爱心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让他从内心里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温暖和爱心的力量。他坚定信念,要把“傻子”爱心行动打造成一个大家参与、共献爱心的慈善事业,使其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公益品牌。

3. 一个老兵的大爱情怀

陈瑞明,男,满族,现住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中兴路办事处冶金社区。入伍期间,曾赴前线参战。返乡后,成为邢台市桥西区民兵应急分队一名骨干。1996年邢台发生特大洪水,陈瑞明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在洪水中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体现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陈瑞明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邢台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 困苦家庭换回幸福

2003年,傅维从河北丰宁嫁到怀柔一个特殊的五口之家后,便含辛茹苦照料年老体弱的奶奶和智障的公公、婆婆,以热忱的孝心和柔弱的双臂撑起了这个贫穷困难的家庭。从此,傅维家里家外一把手,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用行动书写了孝老爱亲之歌。6年来,傅维牺牲了自己的很多东西,换来了这个不幸家庭的幸福,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和赞美。

5. 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

2005年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就是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妹妹的家庭重担。2006年,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

6. 从侍奉双亲到关爱社会

1997年,来自安徽的胡兰同丈夫创办金盾涂料有限公司,当他们正在打拼的时候,婆婆和公公都患上癌症。治疗期间,胡兰四处求医问药陪着家人治病,细心照顾生病的公婆。企业发展了,胡兰将她讲慈善、讲孝道的思想不断在社会上传播,关爱、资助社会老人,以延续她的尽孝之情。几年来,胡兰先后救助了100多位老人,并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安徽省第二届“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

7. 22个少数民族孩子的父亲

蒋行远,男,贵州省六盘水市人。10年来,蒋行远工作之余熬夜加班打工挣钱,资助边远贫困山区22个少数民族孩子生活、求学,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一颗慈父般的爱心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亲情的大家庭。去年年底,蒋行远被评为“贵州省助人为乐模范”。

8. 把爱献给老人

鞠爱彬,男,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原社会福利院院长。当过兵的鞠爱彬,在入伍期间,帮助了多位孤寡老人,却从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十年的军旅生涯结束了,这位雷锋式的“兵伢子”载誉转业回到地方,当了县社会福利院院长。鞠爱彬始终把敬老、养老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孝亲敬老”之星、湖北省首届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

9. 跨越血缘的生命延续

林萍,女,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人。林萍割掉了自己的胆囊,捐献了48%的肝脏给一位8岁的小女孩。她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之前也从来没见过面。一波三折的捐献过程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慈爱胸怀。如今林萍被人称为“无胆”英雄,不过她的开朗,做事情的方式,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她以一个坚决的决定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以慈爱的心肠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10. 大爱无声海峡两岸送光明

毛葆庆,男,台湾名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9月,在台湾爱盲协会理事长毛葆庆的联系下,6只由台湾爱盲协会出资捐献的眼角膜,分两批运抵宁波,为6名宁波盲胞带来了光明的希望。毛葆庆多年来帮助很多的失明同胞重见光明,这是继台湾向大陆捐赠骨髓后,海峡两岸共同谱写的一首“光明”曲。此外,毛葆庆所在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先后向宁波残疾人捐赠了1900辆轮椅,赠送了1500根盲人手杖。

11. 智慧妈妈和智慧女儿

莫欣萌,49岁,广西南宁市人。她用快乐教育方法使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她用快乐疗法和精心护理使妈妈变得“年轻”。她被媒体誉为“智慧妈妈”和“智慧女儿”。在莫欣萌的引导下,儿子张弛成了品学兼优的学子。莫欣萌利用各种心理学知识跟母亲交流沟通,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整理出“精神护理”、“音乐疗法”等完整的康复方法。

12.《劝孝歌》感动人寰

倪烈水,64岁,广东揭阳人。他一直把传播、践行孝道文化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下,很多不孝之子都悔过自新、改邪归正。他收养帮助了20多位贫困少儿,使他们大多长大成材。为让更多的人受到慈孝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倪烈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撰写出版了《劝孝歌》一书,向社会捐赠1.5万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已成为劝孝行善的楷模。

13. 186个孩子一个“爱心妈妈”

史金凤从收养第一名聋哑弃婴开始,十几年来共收养聋哑儿童186名。她通过无私的爱心使他们重获新生。他们中有的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有的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有的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用自己的爱心诠释了一个普通中华母亲的伟大形象。2005年,她有幸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亚洲电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的主角。

14. 1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父母

2009年1月,河南洛阳监狱中队长、警察作家王春来,以40多万选票当选“2008年度感动河南十大爱心人物”。他放弃了司法部调他进京工作的机会,1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父母。点滴间,一个孝子的动人情怀让人不禁心生敬意。从1996年起,王春来开始写日记,记录照顾父母的生活故事。父母亲从生病到逝世,他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给父母翻身换尿布、烧茶喂饭……近万篇亲情日记节选,一个孝子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

15. 农家妇女撑起生命的天

王春艳,女,吉林省长春市一名农家妇女。2002年6月的一天,王春艳的丈夫姜振涛不慎碰到高压线触电身亡。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很多人劝她“再走一家”。对婆婆的牵挂,对逝去丈夫的责任,让王春艳作出了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家,用自己柔弱的肩,撑起了塌下来的天!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照料患病的婆婆的责任,多年如一日,精心服侍婆婆,用善良真诚的爱心和感天动地的壮举,谱写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16. 六旬慈母用生命挑战医学极限

王三花,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青石岭村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为了挽救患了尿毒症的儿子的生命,62岁的她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了出来。慈母的爱让她的儿子有了第二次生命。一个愿意用生命来给予儿女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这也为天下的儿女们深深地上了一课: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17. 母爱唤醒植物人养女

吴建平,女,浙江省宁波市江北人。十余年来,吴建平命运多舛,亲生女儿花季夭折,人到中年下岗失业。当厄运再一次降临到她的养女身上时,这名瘦弱的妇女擦去泪水,筹资救女。为了更好地给孩子治疗,吴建平把房子卖了,带着几件破旧的家具住进借来的房子。为了让女儿学会说话,夫妻俩又将女儿送到康复中心,进行语言训练。点点滴滴全都落入了女儿的眼里。女儿总喜欢说上一句悄悄话:妈妈,我会永远孝顺您。

18. 陪瘫痪儿走完48年人生路

萧金定,女,福建晋江人。萧金定怀着大儿子时,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不明情况的医生给她吃了药,儿子在八个月大时早产了。出生之后,孩子开始发高烧,患上脑膜炎。医院说这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从此之后,萧金定就负担起孩子的日常生活。吃饭、睡觉、洗澡,每一样常人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都要由萧金定来为儿子完成,可她对患病的大儿子始终没有放弃过。48年的辛酸和操劳贯穿了萧金定的一生,母亲的伟大和平凡就是用一颗爱心铺就的。

19. 一诺至孝30载

谢延信,男,河南焦作一位普通工人。1973年,谢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嘱咐丈夫要照顾好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想着爱妻临终嘱托,谢延信开始照顾老人一家;为了省钱给老人治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

20.爱心日记传播育子人生

20多年如一日,山西的赵锁仙用日记追逐孩子的心灵“律动”。她从小女儿婷婷两周岁生日那天开始,为女儿记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35本、约200万字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两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她用特殊的爱培养了两个令人羡慕的女儿。大女儿杨娉娉1997年考入南开大学,如今在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博士后。小女儿杨婷婷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如今在上海某跨国制药公司负责研发工作。赵锁仙先后被评为“中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山西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